原點的召喚~番仔挖
有沒有一種旅行,看不到令人驚豔的風景,卻可以看見內心最深處的感動?
有沒有一種旅行,沒有豐富緊湊的行程,卻可以聽見生命緩步前進的節奏?
有沒有一種旅行,自己形體給拋了出去,最終,卻將自己的真心帶了回來?
帶回來~生命的原點!
聽見自己生命的律動!
看見自己生命的存在!
我一直嚮往著這樣的旅行境界~有形的外在,雲淡風清,
無形的內在,卻一路醞釀著感動豐盈,直到~靈光洞開,法喜充滿!
冬季的海邊,蕭索淡然,觸目所及的色彩,似乎都被天候剝除了一層飽和度。
我在番仔挖,彰化芳苑鄉海邊,一處小小的漁村。
海岸線,潮間帶,無邊遼闊,遍布著蚵田。
遼闊是一種拍不出來的風景,只有渾然大氣伴隨著海風,
供有心人沈澱,開闊胸懷,心領神受,
彷彿是一種天造地設的儀式,在此,以自然風~先行淨化自己!
遠方緩緩走來兩部牛車,牛車上載著一整個上午所採收的牡蠣,
退潮時分,漁民、老牛、車輪,划過了漫漫沙灘,涉進了鹹水冰冷,
海風將嘩啦嘩啦的涉水聲,吹進自己的耳朵裡,
凝神,我幽幽聽見了一首生命行進中的旋律,
很緩慢,很低調,很樸拙,卻很紮實飽滿,神聖而且~莊嚴!
嘩啦嘩啦的聲音,豈止是涉水的聲音,
那是一首淘洗生命、風霜歲月的歌曲,
時光荏苒沒有留下任何刻痕,沈重步伐,隨風輕輕遠去!
一貫的表情,任勞任怨,從很久很久以前,走啊走的,走到了現在。
何以形容?剎時,幾個字迸現腦海,胸口一緊,
此情無非......寫照~謙卑!
臣服於天,臣服於地,斯土斯民!
這時間,今早下海採收牡蠣的漁民都陸續往岸上回來,
兩部牛車過後,沒多久又來了另一輛,
不同的牛車,相同的姿顏,老牛邁步徐徐,謙卑如一。
相機無意捕捉到老人家回首一眺的容顏,我不知其姓,未識其名,
只見恬淡的神情,背後彷彿扛負著生活的重擔,
重擔卻也因為依附著一層濃濃的鄉土深情,而被稀釋了,
一生的酸甜苦辣啊!全在歲月行進的步伐間踩踏,無聲交替。
番仔挖,這裡應該是全台灣唯一還可以看得見牛車巡蚵田的地方,
我首次涉足此地,一波波感動已經在滄海桑田之間,開始醞釀了起來。
同鄉好友水哥,是在地的鄉土文化工作者,社區營造的熱心推動者,
這許多年時間,水哥對番仔挖這塊土地付出過不少心力,
經水哥統計,目前碩果僅存的牛車,大約還有三十餘輛,
然而,無情的歲月就像怪手一樣,一鏟一鏟地開挖著,
年輕人離鄉,老年人凋零,
老人家守著蚵田幹活的畫面也不斷地在緩慢殞落著......
最能代表鄉土印記的牛車,正逐年、逐年地減少,
沒有人知道,最終這些牛車還能走多遠,走多久?
若那麼一天,牛車完全地消失不見了,難過的不是表象的沒落與否,
而是一種深層情感的失落與掏空。
這種情感,是與土地深刻連結在一起的,
擁有的人不一定知道,連結土地的情感,深深撫慰著自己的靈魂;
失落的人卻很清楚,沒有了這份情感,也就沒有了定著感,
空虛與失落,總會在許多不經意的時刻,突然冒出來啃噬自己的心靈,
表面的生活再怎麼精彩,生命中,就是少了一種叫「踏實」的感覺!
故鄉兩個字,是每個人心中,永遠的牽繫。
番仔挖雖不算我的故鄉,但緩緩地踩踏、踩踏這陌生的漁村,
我的故鄉記憶,也一步步跟著被釋放了出來......
總是那紅磚瓦厝的風情,總是那鄉下野過的童年,
還有,慈祥的長者,阿公阿嬤,呼喚自己名字的鄉音......
我的眼睛看著番挖,我的心,卻看見了故鄉,看見了童年,
看見了此生幾番風雨來去之後的~原點!
在那原點之中,充滿著生命能量的律動,獨一無二的存在!
我繼續跟在水哥後頭,壯碩的草根背影領著自己在紅磚厝、窄巷弄間穿梭,
我們來到了一處蚵寮,有幾位老人家,正忙著「開蚵仔」的工作。
不認識的老人家,臉上漾出熟悉無比的鄉土笑容,親切招呼我們,
幾句寒暄過後,我也掛上手套,握起小刀,坐下來,學習如何開蚵仔。
一剜、一掀、一刮、一剔,老人家熟練地刀起蚵落,
午後的蚵寮,外頭有燦爛的陽光,裡頭有勤奮的雙手,
時而專注靜謐,時而開心談笑,
另一首生命的莊嚴協奏曲,又在自己心中詠歎調一般地響起。
蚵味淡淡瀰漫著,腦海裡,怎會偷偷浮起那一首「青蚵嫂」的鄉土民謠呢?
「別人的阿君仔,是緣投桑;阮的阿君仔,是賣青蚵......」
老人家一雙熟練的開蚵手,不停地、不停地重複、再重複同樣的動作,
我似乎看見了......穿越時空,曾經有過多少雙開蚵的手,
不懼鹹腥,不畏枯燥,不曾停止......
辛辛苦苦,養活了一家~嗷嗷待哺的眾口......
省吃儉用,拉拔著幾個~心肝寶貝的孩子......
奔波張羅,支持了曾經~出外求學的遊子......
白髮皓首,懷抱著幾許~衣錦還鄉的期盼......
簡單幾下的動作,卻是磨盡青春的週而復始;
多麼輕巧的重複,卻是無比厚重的情感累積!
不落言詮,也永遠無法言詮,強之為名,還有哪個字比「愛」更妥貼?
覺知,使自己感受到蚵寮裡的「愛」,化為能量往胸口陣陣襲來,
回想到自己父母,眼眶竟然濕濡了起來,
我趕緊把腦海裡的青蚵嫂旋律硬生生壓住,免得兩顆眼淚不禁管,掉下來!
兩張老人家開蚵仔的照片,我將它們轉換成黑白,
想藉此讓時間停格,化為一種精神的提醒,一種「經典」的畫面。
上圖那一張,是我番仔挖此行最喜歡的照片,
彷彿是一張「天下父母心」的縮影,無聲凝結在他們雙手的動作裡。
蚵寮外,說清寂卻也熱鬧,
一群土雞放養在頹圮的紅磚厝間,咕咕咕咕,四處跑來跑去。
這個平凡的畫面也讓自己回想起,小時候在鄉下,
看見阿嬤餵雞的身影,那身影已模糊,那滋味,卻永恆。
番仔挖,一個鄉下地方,一個處在「風頭水尾」的庄頭,
抱著觀光的心態來玩,只是玩,鐵定會失望,
調整覺知的步伐,穿越眼見的表象,你會看見自己內心的原點。
一天時間,水哥其實還帶了自己走過好幾個地方:
百年古井,有機蔬菜園,大廟普天宮,最古老的花生油煉製廠......
真要寫,我想還可以寫很多個人的感動與啟發,
然而這篇文,並不是一篇介紹番仔挖的正式文章,
只是一個開始,短期內我還會繼續再深入造訪,直到時機成熟,
再寫一篇正式報導番仔挖的文學作品,與大家分享。
同時,也在規劃著將番仔挖之旅,提升到未來自然觀較為高階的課程。
因為這裡沒有像花東、南投那種立撼人心的美麗風景,有的只是樸實與無華。
沒有足夠的覺知,沒有準備好要訓練自己覺知能力的人,
還是去那些觀光聖地找樂子,可能會比較好玩吧!
「在最平凡的風景中,看到感動;在最微小的事物裡,找到樂趣。」
這是自然觀透過旅行,訓練心靈覺知的法門。
將充沛的覺知帶進生活與工作,生命將會產生美麗的質變。
別人眼中的風風雨雨,在有覺知的人心中,卻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而覺知的訓練,得要從「肅靜」自己的內心開始!
潮起潮落,日落東昇,是生命的常態。
告別了水哥,傍晚,我獨自在番仔挖海邊小屋,靜靜整理一天的感受。
遼闊的潮間帶沙灘,此時因為漲潮,全部浸潤在海水之中。
如何說呢?如何呈現呢?眼前如此平凡無奇的風景......
我的心中,卻躍動著璀璨的美麗~靈光洞開,法喜充滿!
來自於生命原點的召喚!
在此深情感謝好友水哥一日相陪~
水哥的部落格:番挖61號信義社區營造創意產房 部落格
更多閱讀建議
◎初次來訪,請參閱:朱家賢的自然觀---部落格導覽
◎本文同類文章,請參閱文章分類:圖文集~旅行
◎回首頁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