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已經進入寒冷的冬天了,連綿不斷的陰雨搞的人心沮喪。今天好不容易出了大太陽,是適合出去在太陽下散步的日子。我卻因為很早以前就訂了一個參觀導覽,竟然在美好的冬陽中躲到地底下去,參觀了巴黎的下水道。
自從看了雨果的『悲慘世界』之後,我一直對巴黎的下水道很有興趣,我覺得能發生那樣故事的地方,一定很了不起。而巴黎的下水道系統也真的是舉世聞名,地上只有1600公里的道路,地下卻有2400公里的下水道,而且一天要吞吐處理有八百萬人口的大巴黎地區所有廢水,應該不簡單。
我一直記得搬到巴黎來的第一天早上所看到的奇景:街上的清道夫把所有的枯葉和垃圾全經由水流的協助掃到排水溝裡去了,我當時心想這個清道夫肯定是偷懶,後來才知道這真的是巴黎處理街上垃圾的方法,清道夫還會用地毯鋪在街道旁以改變水流的方向,來控制讓垃圾流到排水溝裡。所有進到排水溝裡的東西,包括路上的狗屎,都會跟家家戶戶排出來的廢水(不要問我裡面包括什麼東西)會合,然後由地下水道系統處理,最後有一部分會到人們的口中,因為巴黎人習慣自來水生飲。這樣說你難道還不對巴黎的下水道系統感興趣嗎?
Egouts de Paris是一個開放下水道讓有興趣的人參觀了解的展覽場所,位於艾菲爾鐵塔附近。我是經由學校訂到的專人解說導覽。
我們的導覽員可能在下水道裡待太久了,說話的神情有點怪,從不正眼看任何人,法文帶有嚴重的腔調,在嘲雜的水噪音中很難聽懂他在說什麼,不過至少我還是進到了地底下看了個究竟。並且吸聞了很多臭氣──他們為什麼沒警告大家要戴口罩來,或者芳香精油?!他們只要求我們:別摸廢水、牆和水管,別在下水道裡面吃東西,別亂開水閘,離開之前先洗手,管好活蹦亂跳的小孩。
在臭氣中、廢水流動的噪音陪伴下,解說參觀開始了……。
在古羅馬時代,巴黎的人口所製造的廢水還不至於造成城市的污染,所以並不需要廢水處理系統,但是到了中古世紀,巴黎的人口已經到了需要廢水處理機制的地步了,那時候就開始有簡單的廢水處理系統,而塞納河也足以應付吞吐所有的廢水。一直要到拿破崙三世的時候,負責大巴黎改造計畫的Hausseman公爵才認命工程師Eugéne Belgrand開始建造龐大的地下水道處理系統,從1854年直到今天,它還是為巴黎的廢水處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們從參觀的地下水道可以窺知整個廢水的處理過程,知道地下水道工作人員的辛苦(一天至少在地下工作六小時,至少工作二十年和超過五十歲才能退休,因為沼氣、洪水等因素,他們的健康保險負擔是巴黎市政府的員工裡最高的)──難怪我們的解說員看起來有點腦傷害,其他的工作人員也是,真是令人敬佩呀!
展覽室還為老鼠做塑像,因為在沼氣探測器還沒發明之前,牠們可是下水道工作人員的救星,只要看到大量老鼠迅速避走,就表示有毒氣來了,地下水道工作人員就會逃到地面來。現在有了感應器,不再需要依賴老鼠,但還是得感謝牠們,如今只要感應器感應到毒氣,地下水道工作人員就會上到地面,戴上防毒面具,再繼續下去工作,真是辛苦!
腦神經傷害解說員告訴我們,他們暱稱斷尾的老鼠「Rat Cossette」,如果你對文學有興趣,我可以跟你透露Cossette是雨果的「悲慘世界」裡描寫的主角。當初雨果因為認識地下水道工作人員Emmanuel Bruneseau,根據了他畫的地下水道地圖而寫出了Jean Valjean的地下水道冒險,如果你不認識Cossette和Jean Valjean,可以去看書或者電影和歌舞劇。
整個行程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幾個大球,原來那是用來清水道用的,它會把固體雜物堆積推擠、同時讓水流過,從塞納河左岸滾到右岸之後,接通兩岸的下水道就疏通了,真是厲害。
令外一個讓我驚訝的事實是:「塞納河的水雖然不是透明的,卻是乾淨的,現在活著有三十幾種魚,甚至還曾經有人釣到鮭魚!」解說員這麼說,可是無法說服我去塞納河游泳或喝河水。
參觀行程的最後,解說員苦口婆心地要我們節約水源。我想參觀完地下水道、了解水處理的辛苦過程之後,我們都會學到要好好愛惜水。
參觀完下水道之後,太陽也快西沉了(才下午四點),我錯過了艷陽天,不過至少看到了艾菲爾鐵塔旁的一抹美麗的晚霞。
出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