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征騎集集大山

2008/12/30 12:34




隊友與台中岳達車衣廠老板李大哥素有聯繫,李兄參加的兩個車隊「豐柏鐵馬」和「超音速」車隊曾在今春幾度邀我們南下共騎。不過礙於咱「4+2車隊」成軍尹始,隊友程度不齊,一時也不敢受邀。十月的最後一天,他又寄來一張邀請函,經本人判讀和比對googleurmap地圖後,認為35k的公路和山路,應該還難不倒入夏以來每週即固定有兩次長騎的隊友們,因此開始召集大夥參與。

 

出發前一天因逢週五還得上班,六個人陸陸續續於入夜時分抵達集集尋宿。由於鎮上寂寥得不見幾個人影,放心不下餐廳的鮮度,大夥還特地殺到8k外、水里羊肉大王大快垛怡一番後方返。隔日又加入清晨才從台北趕來的兩位拼命三郎,一行八個人在涼涼的秋意下騎到2k外集合點「保育中心」,加入已有4~50人在等候的陣仗裡寒暄問暖一番。八點過五分,總領隊王大哥吹著哨子吆喝的指著遠方山頭說:「那就是今天的目標,集集大山。出發!」

 

 

「不會吧?」台北來的隊友們面面相覷道:「不是只經過集集大山而已嗎?」一點都不是!那張邀請函上手繪的地圖,顯然與我們在 google上想像的路線大異其趣,幹!後悔也來不及了。硬著頭皮,大夥像是被拉伕來當兵似的跟著長龍前進,沒一會即從公路彎向村道。隔一陣後又突然轉上只有兩、三個肩寬的登山小徑,前頭的人大喊:「爬坡啦,快換檔!」一時之間車友全都沒得及應變,紛紛中箭落馬。就這樣,開始了今天艱辛的媚登峰行。

 

這條他們稱為後山的山路,其實是一連串屬於不同農場的不規則產業道路銜接而成,大部份是年代久遠、表面水泥被風雨過度侵蝕的「露骨」混泥土路;要不就是兩邊被車輪壓陷、中間長滿野草的泥石混合土路;即便有較柔性的柏油路,泰半也是修補經費無着、龜裂或破損的路面,加上只適合扭力強大、農耕曳引車攀爬的多處3~40度轉角,老實說拿來健行登山實在比騎車恰當得多。不過全程幾乎面向西北的遮蔽地形和高大的檳榔樹,冷卻了「肉身引擎」不斷燃燒的熱量,讓北部來的隊友們還能光彩的跟得上隊伍。

 

約莫半途後,騎小輪徑上山的隊友爆了後胎,在附近不遠的咱只好加入另兩位自告奮勇的友隊騎士們,開始經營路邊補胎生意起來。這一折騰,耗掉約莫半小時,再上車時感覺部份身上的細胞好像也跟著爆了胎似的,怎麼幾分力不從心之感?應了常言道運動時不可休息太久之理啊!其實咱騎的平把公路車雖有30檔變速,可前30T對應後25T的極限齒輪比,到此也已江郎才盡,幫不上大忙了。好在面北之路漸轉西南向,因此景色開闊、可沿濁水溪看至出海口方向,邊走邊照相成了騎不動車時不太難堪的好藉口。

 

 

陪「走」的逍年仔小張,就在本人牽車爬30度坡、喘不過氣來時,竟能安「車」當「步」在一輛鈦合金的鐵馬上,使出不用呼吸也能滔滔不絕、講述豐柏隊史的功力。原來二輪知識豐富的他是該隊的教育長,也正在執行隊規裡一項「不可讓落伍者也落單」的任務。啥?最後落單者難道是我嗎?一股悲憤的力量突湧心頭,就在前方岔路口、一位迷途車友向他詢問方向時,咱躍上馬力略顯不足的白駒奮力出擊,過五關斬六將,一舉拋棄了不太名譽的「落伍兼落單者」頭銜。

 

順著總領隊出發前說的、在岔路口的地上噴有「山」字和箭頭的方向而行,路竟越走越窄,越走越陡,越走越爛。雖然還是捫著頭往上爬,雙子座的個性,卻也開始勾勒出多種疑點的組合:「走錯路了,該回頭去看看吧!可萬一是走對了不又要再爬一次山?」「繼續前進吧!山頭不遠了。可到時發現眾人都在另一座山頭怎辦?」「又餓又渴,上回Discovery演出的野地求生法應該還記得。可赤手空拳別說宰兔子了,砍樹營火都有困難吧?」前無來者、後無追兵,整整一個多小時在竹林和蘆草遮蔽的山徑裡,竟未見5~60團員中之一人,這也未免稱奇,咱不會是靈魂出竅還不自知吧?

 

上帝終於伸出援手,豐柏車隊嚴謹的隊規又發生了效應,另一位逍年仔站在土坡上問道:「你是最後一個人嗎?」難以回答這問了也是白問的問題,開始要煩惱他接下說要扛車200米上坡的挑戰。好在豐柏隊的年青人個個是天使,在教過咱如何倒扛鐵馬的功夫後,竟主動請纓代勞起來。在約莫100米長僅容雙腳、面向東北的陡坡小徑上,咱除了目睹他輕盈的挑車功夫外,也見識到上帝的鬼斧神功:東起日月潭面及其後依次排列的水社山(2,000m)和卓社大山(3,200m);東北面的埔里鎮和其後的關刀山(2,880m),向北而去的東屏崙山(1,220m)、九份二山(1,060m)和大橫屏山(1,000m);甚至遠在苗、中縣交界的大雪山(3,230m)及其山脊延伸的聖綾線都一覽無遺。行雲觀景至此,今日一路上來所產生的各種痛楚和抱怨早已拋諸腦後。

 

 

最後的100米碎石坡,咱無論如何也騎了它上去。怪怪!只見大夥散落在電視轉播站草坪上的各個角落,早已開幹起來,一顆顆果大多汁的白柚子都成了每個人餐前補充水份的飲料,一個半小時的午餐時間也成了大夥真正能聚首交誼的時刻。從台北來的隊友炫耀他們清晨五點開車來集集、當晚又要開回去的勇氣,不意也引發了另兩位分別從台中和彰化來的車友回應,原來他們也都是清晨五點開始「騎」來的,待會下山還得兼程再騎5~60k回去。哈!台北來的隊友們看樣子只好留待回家再向別人炫耀成就去了。真是一山還比一山高,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那位總領隊今晨不就上下來回跑的照顧全團人嗎?據說他曾在一天內上下此山兩次呢!

 

用餐時突然從台北又趕來了一位騎得了高山卻起不了床的女隊友,美其名欲向原定載她的隊友謝罪。既然開了車上山正逢午餐,眾人怎敢苛責?紛紛殷勤獻上食物,嘻哈一陣歡迎。餐畢隊友們登上轉播站8m高的觀景台 (補足了集集大山的尾數湊成1,340m),從更高的地方再次遠眺來時所見各山,又從向南面看到了直線距離僅43k的玉山峰頂以降群峰。彼時嵐煙裊裊陽光背照,以致山峰重重疊置,層次極為鮮明,真是此景只應天上有,爬到峰頂不被雲遮去的運氣又能有幾回呢?依依不捨的下了景觀台回到草坪已是出發時間下午一點半,總領隊哨子一響,萬輪齊發,爭先從前山較標準的單線道公路下山。

 

 

下山公路的坡度較後山緩了許多,標準固標準,惟沿著同一坡面所建的無數「之」字形坡道,難免在逝去的歲月裡遭風雨和地震無情的打擊,以致破損或坍塌不堪。而在政府歲收拮据之際,這項從缺多年早該編列的修補工程費,也許擋下了許多人開車上山的意願,卻也意外的造就出一條長達8.6k超爽的「越野車」下坡道。這樣的下坡道雖不費體力,可卻極為消耗肌力,半蹲半站的大腿,半緊半弛的臂腕,為的都是避免震盪造成傷害。參觀完半山腰柿子園,品嘗過用吸管吮食的水柿子沒多久,隊友之一即在路面斷差處摔了出去,好在僅是皮肉傷,沒及筋骨,否則就樂極生悲了。

 

從富山國小的岔口回到集集鎮上是一段可以拼命創造極速的標準縣道,可半途卻散去一堆人順勢滑向外環直接上路回家,僅餘20多人拍照留念、互道珍重後才不敬禮解散。短短七個小時的集集大山征騎,給多數隊友一種好像只有爬過玉山才有的感受─挑戰自我身體的極限、感受自然界偉大的巨作後,盡情的精神鬆弛。多謝豐柏隊幾位大哥的策劃和支持,還有那張手繪地圖產生的一場美麗誤會。

 

更多相片在相簿中:

http://tw.myblog.yahoo.com/ctgemini-my2ndhome/gallery

 

 

 

出處:

 

Charles T. 在想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ingmemoney 的頭像
    bringmemoney

    資訊展電腦展網購下殺資訊

    bringme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